非遗课程简介
日期:2024-09-13 09:37:07  发布人:cxcy  浏览量:0

近距离了解非遗的魅力

在快乐中体验非遗

感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沉浸式学习

传承和发扬非遗

学校在嘉定区文化旅游局的支持下

邀请了一批非遗代表性人物进校园亲自授课

(1500平的非遗教学实践基地)

图片

图片

几十年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延续,增强“非遗”实践的活跃性、实践频率的稳定性,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理念,即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价值的资源转化。近年来,10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中国应运而生,根据地域、民族等特点,在核心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扩大非遗艺术衍生产品生产,提高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24年,我校成功申请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并为之而努力着!今年9月牵手非遗传承人共创非遗课程12门。

图片

来看看我们有哪些课程吧!

中式传统插花



授课教师:柯春霞,李草木(校外导师); 杭燕、尹双、、崔艳杰(校内教师)


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一,起源于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中式传统插花有自然美、意境美的基本特点,造型上讲究曲线的线条韵味,色彩上清雅柔和,花材的选择应用上讲究寓意深刻,以传统花卉为主,容器的选择上通常以中国传统的铜、瓷、陶、竹编等具有文化底蕴的容器为主。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以传统器型结合传统花卉的鲜切花艺术作品。

传统插花是嘉定区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图片图片




绵拳



授课教师:俞强、翟献峰(校外导师);王慧艳、华敏(校内教师)


绵拳是一种均匀柔和、圆活连贯、刚柔并济的传统拳术。运动柔似棉花、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作运行处处为弧形,同时劲力寓于其中,舒展沉实,得势则刚,击人以寸劲,实用性强,亦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绵拳是嘉定区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图片




江南闺绣画



授课教师:范冬梅 (校外导师); 王亚楠、陈立娜(校内教师)


江南闺绣画是明清以来在嘉定及周边地区流传的专由闺阁女子所从事的以桑蚕丝绣绘文人书画的传统美术形式。闺绣画可上溯至宋代,宋徽宗在皇家画院设绣画专科,开启以文人书画为底稿的绣绘艺术,后来渗透到富贵望族和闺阁绣房,对江南地区影响很大。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孙女钱瑛是闺绣画能手,技艺在嘉定钱氏家族女眷中代代传承,后亦通过师徒传承至今。

江南闺秀画是嘉定区第十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图片

图片




苏绣



授课教师:陈碧娴 (校外导师);顾永佳、阮崇晗 (校内助教)


苏绣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艺术。发源于姑苏,主要流行与江浙沪一带。嘉定地区保留了苏绣的传统工艺,以改革开放初期“嘉定绣花厂”引领下,逐步发展出独有的风格和体系。用刺绣模拟出水墨的质感,呈现笔断意连的效果,以达到绣出不是画作,胜比画作的作品。其传人历经四代在嘉定地区从事苏绣工艺,集合传统技法,绣制作品,并坚持开展宣传、创作、推广等公益活动,对于传承苏绣工艺,展现嘉定民俗、推进艺术审美、弘扬江南文化等都有长足益处。

苏绣是嘉定区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图片




盘扣技艺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授课教师:构月霞(校外导师); 何燕、王尤晴(校内教师)


嘉定的盘扣制作技艺传承自老上海滩的裁缝温孝文,经温美全、构月霞三代有序传承,在嘉定开办了盘扣研习所。常见制作方法是将丝绸制成盘条并拗出造型。软质盘条多用于海派旗袍的连接处,专注实用;硬质盘条以造型为主,专注美观独特。自20世纪以来,海派旗袍对中国女性的服饰风格影响深远,而盘扣作为海派旗袍的点睛之笔,也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得到升华。

盘扣是嘉定区第十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图片




压丝嵌宝的制作与应用工艺


授课教师:邵冰(校外导师); 张超、张月、张港(校内助教)


压金丝工艺及压金丝嵌宝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以玉器为载体,用金丝镶嵌法将玉固定在其表面,在青铜器、玉器、木雕等行业都有使用,主要是纹饰图案的表现。压金丝嵌宝工艺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极精,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尤其在薄胎器物上镶嵌更是困难。一件精美的薄胎压丝嵌宝石玉器是很难制作成功的。制作者必须具有玉器加工、金银镶嵌两种高超技艺方能完成。

压金丝嵌宝工艺是嘉定区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图片




药斑布和蜡染非遗工艺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授课教师:柳玉成(校外导师); 张影(校内教师)


安亭药斑布诞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创始者为安亭归氏人士,因此,安亭药斑布又称“归氏药斑布”,是当时安亭最盛名远扬的纺织产品。药灰是药斑布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辅料,具有附着力强、干时不易脱落、清洗方便等特点。药斑布图案鲜艳亮丽,具有防蛀、防霉等功效,长期储存不褪色、不霉变。

安亭药斑布为是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图片

图片




传统编绳



授课教师:肖瑶、夏莹(校内教师)


绳艺又叫绳结工艺,顾名思义,就是用绳子打出各种各样的结。绳结形成的年代久远,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贯穿于人类生活发展的始终。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中记载了一段女娲造人的传说,在这里,绳子是造人的“圣物”。

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使之流传下去,便在不同粗细的绳子上打出不同距离的结,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图片

图片




掐丝与珐琅工艺



授课教师:付西泉、姚瑶(校内教师)

  

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 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图片




茶文化品茗的传承与茶艺的创新应用



授课教师:许慧芳,吴燕(校内教师)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是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促旅,营造诚信友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美好氛围。因此茶及茶文化(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喝茶还有益健康,喝茶还能陶冶情操。

图片




拾壹

中国香文化与传制香技艺



授课教师:朱佳敏、王光琴(校内教师)

  

花香型的合香在宋代比较流行。著名的香学古籍《陈氏香谱》中记载了很多“木犀香”的香方,有佩戴的“木犀香珠”;用来品闻的香丸、香饼。把半开的桂花研成膏,做粘合剂调和沉香、檀香、茅香。做成花形的香饼,阴干使用。秋天夜晚在古人的床帐中,就飘荡着沉香、檀香、茅香、桂花混合的香气。就算不使用“帐中香”,古人也会在帐中的壁瓶里插一束桂花,伴着桂花的香甜入梦

图片




拾贰

团扇的制作和创新探索



授课教师:赵瑜婷(校内教师)

  

团扇可以说自汉代开始兴起,团扇象征着我国古代女子移步清莲的温柔情怀和柔情似水的婉约之美,象征着至死不渝的定情信物,同时也象征着古代女子的悲舛命运,它是一种情怀的寄托与依赖,也给予了人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施展歌赋才华、抒发人文情怀的空间,扇子的文化内涵也赋予了这样的情感。

图片



非遗课程如同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它们不仅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融合,更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在这里,每一位学子都有机会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创新的实践者,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新篇章。让我们携手走进非遗的世界,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为校园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灵感。


核发: 收藏本页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相关链接